猪或其他动物在吞食了小袋虫的包囊而感染结肠小袋虫病,囊壁经消化液的作用后,虫体逸出变为滋养体,进入大肠定居。以肠壁细胞、淀粉、细菌、粪便中的碳水化合物、红细胞和白细胞等为营养。以横二分裂法进行繁殖。在不利环境或其他条件下,滋养体形成包囊。宿主的粪便中常有许多小袋虫的滋养体和包囊,宿主吞食了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包囊而遭受猪结肠小袋虫病感染。
猪结肠小袋虫病人的感染率很低。人的感染主要是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引起的。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,在室温下至少可保持活力2周;在潮湿的环境下能存活2个月;在直射阳光下3h才能发生死亡。在10%的福尔马林溶液中能存在4小时。
该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,急性型多突然发病,可于2~3日发生死亡。慢性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。
患猪表现精神沉郁,食欲减退或废绝,喜躺卧,有颤抖现象,体温有时升高;腹泻为最常见的症状,粪便先为半稀,后水泻,带有黏膜碎片和血液,并有恶臭。重症病猪可发生死亡。仔猪发病严重;成年猪常为带虫者,常常成为猪结肠小袋虫病感染源。 防治:猪结肠小袋虫病可用土霉素、四环素、金霉素等药物治疗,均有良好的效果。0.1%福尔马林液灌肠可收到暂时的疗效,虫体一般1~2天消失,但不久能再次出现。猪结肠小袋虫病的预防主要着重于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;饲养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清洁尤其应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,以免遭受猪结肠小袋虫病感染。 |